科研速递

  • 17
    2025-06
    6月10日,学院田贵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链条完善用水权市场化配置体系》。文章社会影响较大,刊发后被求是网全文转载。文章全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用水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用水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要素保障,推动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用水权市场化配置的制度优势正逐步显现。完善用水权市场化配置机制,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健全“初始分配、市场交易、收储调节、价格形成、金融赋能、监督管理”等全链条制度体系。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灵活配置生产用水,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地做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工作。引入“价格杠杆”提高初始分配效率,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用水权初始分配由“无偿配置”改为“有偿出让”,体现用水权价值属性,让持有用水权承担一定的成本和代价,促使用水户按实际需求申请用水权,让闲置指标从“空占”变“烫手山芋”。优化用水权交
  • 06
    2025-06
    近日,我院周伯乐老师以“ESG in the headlines: Media-driven reputational risk and stock performance”为题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学领域国际期刊《Global Finance Journal》(SSCI,ABS 2,JCR-Q1,中科院2区)。周伯乐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葛婉君。研究背景:在全球范围内,管理者和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标准纳入决策过程。这一趋势引发了大量关于企业ESG声誉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关注良好ESG声誉所带来的益处,研究表明,积极的ESG活动所形成的良好声誉可以带来竞争优势,并提升企业绩效。然而,尽管负面的ESG问题可能严重损害企业声誉,但有关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仍然较少。这一研究空白值得关注,因为积极的ESG行为和负面的ESG问题并非简单的对立面,企业可能同时存在两者。此外,有实证研究表明,负面的ESG问题对企业声誉和股市表现的破坏作用往往强于积极ESG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文探讨ESG风险事件所引发的声誉风险如何
  • 28
    2025-05
    煤炭作为全球主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电力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湿法烟气脱硫技术(FGD)被广泛用于减少燃煤电厂硫氧化物(SO₂)排放,但其对空气质量和公共健康的综合影响尚未被充分评估。本研究以2000-2012年中国4486个燃煤电厂安装湿法FGD设施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首次系统揭示了SO₂减排政策对PM浓度及婴儿死亡率的意外负面影响,为环境政策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工具变量法(IV),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气象站观测及县级婴儿死亡率统计,构建了覆盖中国1126个受电厂影响的县域和854个对照县域的数据库。通过分析FGD设施安装前后SO₂、PM₁₀和PM₂.₅浓度的变化,量化了污染物与婴儿死亡率的关系,并估算了经济损失。研究表明FGD设施显著降低了SO₂浓度(减少0.019 DU),但导致PM₁₀和PM₂.₅浓度分别上升1.399 µg/m³和1.803 µg/m³。PM增加与婴儿死亡率呈强相关性:PM₁₀每增加10 µg/m³,婴儿死亡率上升12.76‰;PM₂.₅每增加10 µg/m³,死亡率上升9.9‰。城市婴儿因暴露于交通与工业排放的高毒
  • 24
    2025-05
    近日,我院丁童慧博士的研究成果以“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为题发表在国内知名期刊《生态学报》。丁童慧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河海大学商学院王陈军飞教授。该成果介绍如下:一、研究内容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失调现象频发,如何尝试以“耦合”为方法论探寻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关系,推动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系统回顾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凝练出二者耦合研究的核心问题及不足,由此提出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新思路,并探讨下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二、文献述评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话题,现有研究揭示了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交互作用关系,探索了水-能源-
  • 18
    2025-04
    研究供应链中产品创新的最优决策对于增强供应链韧性和破解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动态微分博弈方法,研究供应链中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营销,探索成本分担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对产品创新和产品营销的影响,并分析出各种机制存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分担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分别能够提升产品的营销力度和创新水平,且两者都能够带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效用的提高,进而改善供应链中各主体的收益,其中成本分担机制主要增加了零售商的收益,政府补贴机制主要增加了制造商的收益。当成本分担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单独存在时,不能确定那种机制对供应链收益的改善效果较好,但当成本分担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同时存在时,其对供应链收益的改善效果最佳。该研究以“基于动态微分博弈的供应链产品创新成本分担机制与政府补贴机制研究”为题发表于《运筹与管理》。我院徐豪博士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河海大学商学院陈柳鑫教授、杨建超博士、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马利军教授。徐豪博士是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和水资源管理,其在供应链中的产品创新和跨界流域额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