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强化价值引领,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担当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积极推进“大学工”育人体系构建,完善“深学+勤思+笃行+淬炼”思政育人模式,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共青团及学生组织作用,丰富第二课堂建设,共同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学院特色的学生发展平台,加强“三大赛”培育。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立足“就业育人”,深入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持续提高生源质量,稳步推进就业率。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本科生导师制与学业指导,完善班导师管理细则,充分发挥其在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竞赛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科研导师带课题、带项目、带竞赛,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学业指导。设立学生深造助推计划,加强学术训练与升学指导,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与双创项目水平。扎实推进微专业与专业认证建设,推动专业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开展研究生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推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开设校企联合课程,加强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