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爱民,男,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保研至西南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曾任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并连续两年担任班级团支书,曾获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三等奖、2023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第十三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春季赛本科组团体特等奖、第九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个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曾获“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校级荣誉称号,曾获艺术体育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王爱民踏入河海校园的那一刻起,便深知保研之路需持之以恒。大一伊始,保研便成了他心中的目标,然而,这条征途并非坦途。渴望全面发展的他,最初总想在学习与课外活动间保持平衡、求得双全,但由于精力有限,大一尚可勉强维系,到了大二,成绩的波动如同警钟,提醒他需有所取舍。
他开始审视自我,逐渐意识到平衡并非易事,于是在学习上更加专注。同时,他也不忘拓宽视野,积极参与科研竞赛,以此磨砺自己。在大创比赛中,他在确认自身选题后,通过和同学组队进入两项大创项目,并分别担任第一主持人和核心成员,随着文献阅读、模型构建、数据测算的不断深入,他对大创这个科研过程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这也使他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最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成员分工不够明确、时间安排不够清晰、项目讨论不够深入等问题都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他却并没有气馁,而是依据每位成员的专长进行分工,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时间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细化和解读,最终,团队在默契的合作之下取得了一定成果。科研竞赛让王爱民收获的不只有奖章,同时也更让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路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了成长与蜕变。在追梦的路上,王爱民逐渐明白——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只有不断调整方向,才能更接近心中的那片星辰大海。保研之路,虽长且艰,但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此生奉献,赤诚善良
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了王爱民自我提升与成长的关键路径。他认为每一次奉献都是与社会联结、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王爱民热衷于在寒暑假参与支教活动。在成为支教团的一名成员之前,需要面临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只有经过层层筛选的同学才有机会正式入队,优秀的王爱民连续通过选拔,成功在大学期间参与线上线下支教3次。每一次的支教经历对他而言都印象深刻,而他更是乐在其中——对他来说,支教活动不仅可以让他去到许多未曾涉足过的地方,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当地的生活,还让他得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体悟支教之旅中的酸甜苦辣。支教经历必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他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荆棘坎坷。去到当地后,他们往往会遇到较为严峻的居住环境和多变的天气,支教团伙伴们通常也需要自己负责食宿。然而,王爱民从一开始便知道支教并不是去享乐的,其目的是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尽团队所有人的最大力量,为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温暖,并期待有朝一日,他们也能走出大山,追寻更多人生精彩。怀揣着这样热忱的初心,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一切困难也都迎刃而解了,支教时的苦也逐渐成为心头的甜。在王爱民看来,支教实践让大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磨砺了意志品质,所有的支教经历编织在一起,深藏于记忆中,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无论是科研竞赛还是实践活动,王爱民建议同学们都要保持乐学好思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正是这些经历,我们才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寄语
学弟学妹们好,很荣幸能有机会进行本次分享。就像前面提到我的自身经历一样,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勤勉从来就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时时有所精进。最后,预祝大家的青春梦想都能在不舍寸功中开花结果,在日夜坚守中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