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简报(第二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为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将青春力量注入家乡发展,河海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们开展了水利促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
乡伴水利,润泽心田
实践团成员认为,乡村在打造文化IP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农田水利需要雅俗共赏的宣传契机。因此,实践调研团决定自主设计、制作“农田水利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并于2024年2月13日开始了为期天的文创设计工作。
设计文创产品讲究特色融合与人文情怀,实践调研团成员首先以农田水利为主题,以龙年春节前后为时间背景,立足乡村民风民俗,并结合河海大学水文化底蕴,设计制作了“丰收盛世”文创帆布袋。左右双龙被实践调研团成员设计成财神、灶神形象,寓意大年初四、初五“迎灶神,接财神”民间习俗,画面中间一副写有“河海润良田,水利福万家”的对联,展现了农田水利对于农户丰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加以鲤鱼、烟花元素点缀,整个画面呈现出“丰收盛世”的景象。
图为实践调研团成员设计制作的文创钥匙扣 图为实践调研团设计制作的文创扇
这些文创产品预期将用于实地调研,成员们将向受访者展示文创产品并将其赠予受访群众,让“农田水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想走入家家户户。
在水一方,启謇崇江
2月8日上午,在全面了解学习张謇事迹后,团队成员走进南通群英馆,与张謇文化专项研究员汤建对话,进一步学习其水利思想及其水利措施带来的民生福祉,并尝试将张謇事迹及河海校训、河海文化等与张謇水利思想相结合。在与汤建先生的交谈中,找出与团队研究相契合的点,明晰张謇水利思想内核,同时修正调研方向,弥补团队调研过程中的不足,也为之后制定调研路线提供了有益参考。
汤建先生告诉团队成员,崇川区档案馆保存了较多与张謇有关的水利设施的档案,对团队的研究会提供到许多珍贵的一手史料。秉承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团队于2月8日下午随汤建先生来到崇川区档案馆搜集、打印、整理相关资料。此行对整个团队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团队获得了《江岸保坍计划书》《瑞电工程师勘测报告》《南通县保坍会筑楗工料价值一览表》《大小楗图说明》等资料,涵盖报告书、信件、工程说明图等众多类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团队成员张公祠前合照
本次活动不仅使团队成员加深了对张謇水利思想的理解,也为之后调研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为团队成员将张謇水利思想传承发扬,在治水兴邦的伟大征程中彰显出更多的河海担当,发挥出更大的河海作为做下了良好铺垫。
寻红色印记,扬铁军精神
2024年1月中旬,实践团以扬州为首发地,历时13天,足迹踏遍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泰州,南通,沿途走访8座碧血丹心的新四军系列红色纪念馆,以史迹绘诗,以文墨溯史,实践团以革命视角凝望褪色的灰白军服,感悟到“吾人一息尚存,革命之志总不容少懈。”的磅礴伟力。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精神之深刻,往往于研精覃思中涌现。实践团深知:精魄不源于一味的默念,而是渐次的沉思。为谋求铁军精神时代性创新发展,实践团依托数字化平台,围绕新四军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的红色记忆的传承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剖析,在思维碰撞中熔铸共识,在观点交流中共鸣升华,冀求实现对“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新四军精神跨越时空的深刻理解和奋斗刻印的鲜活重构。
左图为实践团成员瞻仰纪念馆
“教化之行,兴于传道。”精神之热烈,将于万千人民的传扬中迸发。1月26日起,实践团联合江苏省苏州中学宣讲队,安徽省合肥市宣讲队进行多地讲演,团队成员同期前往诸暨荣怀英才中学和合肥市第六中学进行讲学;1月27日,实践团计划将影响目标扩大为社会公众,以图文并茂的传单为载体,有序在选定场合派发铁军标语与事迹,让新四军精神得以触及更多群众,让“愿拼一腔血,化作万家春。”的革命情怀感染更多人民。
左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宣讲
河风海韵 溯源江阴
深情寄予故乡母校,文句传递河海力量。为响应国家实践育人的号召,在感念师恩的同时传播河海文化,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河风海韵,溯源江阴”宣讲团返乡江阴,于2024年2月1日前往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与江阴市第一中学两所高中举办“源泉工程”寒假实践活动。
2月1日,宣讲团携带宣讲物资出发,于中午12时30分抵达江苏省南京高级中学。小组成员前往中大楼305教师工作处看望恩师,宣讲团向老师们谈起崭新的大学生活和别样的新鲜体验,交谈其乐融融。宣讲团于15时启程去往江阴市第一中学,小组成员借用高三(3)班的教室作为场地进行宣讲,由主讲人邓佳妮同学汇报,同行组员谭霖暄、李雨熙同学进行辅佐与摄影记录,并在宣讲结束后进行了线上调查问卷的填写。在宣讲会中,宣讲团围绕商院历史、开办专业及授课特色进行着重介绍,备考学子也展开发问,在互动中实现了学子之间情感的传承与河海文化的传播。17时宣讲会正式结束,宣讲团告别恩师,结束了宣讲行程。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宣讲
图为宣讲团成员合影
本次源泉工程宣讲会的举办,从感念师恩与传递河海力量两端并进,既实现了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校恩师的感怀,同时有效地传播了河海文化与力量,让商学院走进更多学生的视野,作为一座桥梁联结起这两端,也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返校宣讲,实现能量的传递。
饮水思源,相约河海
1月29日晚,河海大学“河风海韵,追本溯源”返校宣讲团,采用了线下到校宣讲的方式,来到江西省吉水中学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团成员的身体力行,让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充分感受河海大学的魅力所在;通过讲述河海历史、弘扬河海精神,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到河海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
1月29日晚,成员提前集合召开会议再次确认活动分工,并于当晚与相关老师联系进行工作的交接,宣讲团同学们首先拜访了高中的老师,并表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得到了老师的欢迎后,宣讲团成员共同前往高三(7)班进行宣讲,坐班老师与教室的同学们都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宣讲,团队成员就高三学生刚刚结束的九省联考中“选专业”的话题进行引入,从高三学生最感兴趣也最为迷茫的话题与班级同学进行互动,从而对河海大学的特色专业和部分专业进行了宣讲,另外团队成员为班级同学介绍河海大学,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并向同学们表达了祝福。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宣讲
图为团队成员在分发文创
宣讲团成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以及河海文创,使高中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大学生活,体会河海文化,宣讲会现场还设置了答疑环节,针对学弟学妹提出的关于专业特色、校园环境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且鼓励有兴趣和有能力报考河海大学的同学们坚定目标,不懈努力。
宣讲会最后,宣讲团成员和班级全体同学共同录制了一份励志视频,高三学子铿锵有力地喊出了吉水中学与河海大学的校训,“人有格,学无涯…”“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最后一句“河海,我们来啦!”也表达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与宣传作用。
聆韵河海,扬帆启航
1月27日至1月28日,“聆韵河海,扬帆启航”返扬宣讲实践团的成员们分别赴扬州市新华中学和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线下的宣讲活动。
四位主讲人带领大家深入探索了河海大学的各个方面。他们从河海大学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讲述了学校如何历经岁月沉淀,形成了今日的卓越地位。在专业方面,他们详尽地介绍了河海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展现了学校在各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深厚底蕴。此外,他们还分享了河海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展示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活力四溢的生活。在生活设施方面,他们介绍了学校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周到的服务,为同学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后,他们还分享了河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优秀表现,展现了学校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他们的讲述,同学们对河海大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河海大学的决心。
左图为宣讲团成员从四个方面进行宣讲
接着,宣讲团成员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倾囊相授,分享了学长学姐们对于专业的独到见解和感悟。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无疑为正在高三阶段摸索前行、略感迷茫的学弟学妹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了努力奋斗的方向。通过这次宣讲,同学们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部分专业的发展前景,还能从中汲取到学姐们的智慧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河海大学商学院的水之子们要肩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奉献社会、回馈社会。